浙江在线(记者 项锐 吴昱燊)在浙江“金融赋能雄鹰行动”的指引下,一条无形的信息桥梁已高效架设——浙江金融监管局携手经信部门,将先进制造业企业的名单、信用信息与迫切金融需求精准推送至银行机构。政策号角嘹亮,要求银行建立名单制管理,优化信贷资源,围绕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量身定制融资与保险方案,为浙江制造业强筋壮骨注入澎湃动能。
近日,浙江日报、潮新闻、浙江在线等媒体记者跟随调研采访小组,了解到发生在瓯越大地上的土地破局、专利变现等生动故事,工行温州分行以金融力量赋能先进制造业的举措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调研所见:土地束缚与专利变现的“成长烦恼”
深入温州先进制造业企业一线,两种典型的“成长烦恼”浮出水面:
“螺蛳壳里做道场”,土地空间卡住产能脖子。温州市龙湾区一家深耕新能源汽车高强度紧固件的企业,连续三年营收稳健增长,前景可期。然而,仅4亩的租赁生产场地,如同紧箍咒般严重制约了其发展步伐。企业将至关重要的“拿地”扩建计划提上日程,但巨大的资金缺口使其步履维艰。挣脱空间的束缚,成为其实现2.7万吨系列产品产能跃升的关键一跃。
“捧着金碗愁资金”,无形资产如何变发展活水。在温州乐清,手握行业领先的112件金属按钮开关专利的蓝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当之无愧的技术“小巨人”。其研发的大电流金属按钮等高端产品,成功打入特斯拉、正泰等名企供应链,产值曲线昂扬向上。然而,当购置近2万平方米新厂房以扩大产能的战略机遇降临,传统融资模式下,这些沉甸甸的专利技术却难以有效转化为抵押物,资金缺口成了拦路虎。如何让“知产”变“资产”,盘活创新“家底”,是其面临的现实课题。
精准施策:工行金融方案破局痛点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这两类核心困境,工商银行温州分行迅速行动,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破土地困局,亿元授信松绑紧固件龙头。面对龙湾紧固件企业的燃眉之急,工行温州龙湾支行主动上门对接,深度理解其扩建需求。银行打破常规预期,提供了远超企业最初5000万元期盼的强力支持——核准9500万元项目贷款专项用于新厂区建设,并额外提供2500万元灵活信用额度,总额度超1亿元。这笔“及时雨”般的资金注入,迅速解开了束缚企业发展的空间枷锁,保障了其重大产能升级项目的顺利推进。企业负责人由衷感叹:“额度远超想象!”
解专利之渴,2000万质押贷款激活“小巨人”。针对蓝波智能的“专利变现难”,常年相伴企业成长的工行乐清虹桥支行客户经理第一时间响应。银行创新性地突破传统押品思维,以企业丰厚的112件专利作为核心质押物,高效审批发放了2000万元贷款。这不仅及时填补了企业购置新厂房的资金缺口,更让无形的技术价值获得了金融体系最实在的认可。蓝波智能董事长柳兵对此深有感触:“专利质押不仅解了资金之渴,更是对创新价值的肯定!”新厂房得以顺利落地,为企业按下了加速发展的快进键。
服务升维:从“押品崇拜”到“价值发现”
工行温州分行在“雄鹰行动”的引领下,其服务模式正经历着深刻变革,从底层逻辑上破解科技型、先进制造企业的融资难题:
评价体系重塑:信贷目光已超越传统的厂房、设备等“硬”抵押物,更多聚焦于企业未来的成长潜力。企业核心产品的技术壁垒、管理团队的前瞻视野、技术骨干的创新能力等“软实力”,被提升至综合授信评价体系的核心维度。
破解融资顽疾:这一创新性评价体系的重塑,显著降低了科技型、先进制造企业的融资门槛与成本,有效纾解了轻资产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工行温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持续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既是国有大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天然使命,也是为温州先进制造业擘画未来蓝图的金融担当。其服务模式正从依赖“押品”转向深度“价值发现”。
在监管政策精准导航与金融机构服务理念持续升维的双重赋能下,温州制造业正以科技为翼,以金融为帆,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加速前行。工行温州分行等金融机构以创新服务浇灌出的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企业痛点,正成为驱动区域先进制造业破茧成蝶、振翅高飞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