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来,对于不愿意到热门景区挤在密密麻麻游客中看人头的人来说,浙南千年古镇蒲岐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千年古镇蒲岐,东临乐清湾,南西北三面低山怀抱,历经风雨却仍保留众多文物。岁月沉淀下,融合了古朴与繁华,带着浅浅的沧桑迎接着八方来客。

富有古韵的蒲岐老街
史料记载,蒲岐于宋淳熙(1174-1189年)间建寨城,后几经修筑。至明初,信国公汤和相视要害,始加筑城池,置守御千户所,隶属磐石卫。
因此来蒲岐古镇,蒲岐旅游中心通常会推荐的线路:蒲岐古城北门(镇武门)→古城民俗博物馆→城隍庙→东门(保泰门)→叶宅→南门(蔚文门)→晏公庙→西门(定安门)→蒲岐“小长城”。
蒲岐现存4门,为东面保泰门、西面定安门、南面蔚文门、北面镇武门,保存完好,城墙虽毁,护城河未改,当时城墙布局仍可辨认。该城为明代抗倭军事设施,1983年被列为乐清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蒲岐城门的特点为“一门双开”。其两门互相错开,形成岔路,古时在护城河的掩护下,大大拓展了军事攻击面。不但有利于弓箭手在城门附近形成交错射击,更能互相掩护互相支援,而且还能达到迷惑敌军的作用,这也与蒲岐军事防卫重镇的地位密切相关。瓮城这说法,也和门洞设计有着直接的联系。西门双开门的通道间的房子也绘上了长城的墙绘,别有趣味。

蒲岐所城门
古城博物馆分为民俗馆与古城建筑馆,有家具、石器、铜器等13个板块50个展柜。民俗馆收集了众多蒲岐民俗文化藏品,主讲蒲岐民俗文化故事,古城建筑馆收集古城模型,主讲蒲岐抗倭历史。

古城博物馆
叶宅前宅是一处清代建筑,后宅为民国建筑,宅子坐北朝南,为四合院式。如今老宅已做修缮,内宅正堂门外悬挂“居易堂”牌匾,据传是诗人何白所书,但牌匾上落款时间似乎又与所作之人年代不符,所以此匾便无从考证真伪。内堂挂匾“勿替引之”四字,十分老旧,痕迹斑斑,用相机拉近识得为“龙飞同治拾叁年”,一算竟已有近150年光景。正堂里放着一座老灶台,许是从厨房内挪出,做展示用。

叶前老宅
老宅做整体修缮后,崭新的屋檐下挂着红灯笼,显得有些喜庆,但古意有些许失真。老宅台门的屋檐还是原来的,抬头才发现这屋檐的瓦当实在可爱,是一排虎面,可能是修缮的年份不同,大部分额间都是“王”字,独有几个皱着眉头。叶宅门口的石窗也十分讲究,右侧石窗上雕有竹子、铜钱、蟠桃等纹路,寓意满满,是对照左侧新修的,新旧工艺上的差距就显现了出来。
蒲岐“小长城”全长三千多米,从侯宅山至樟岙坑东岙山。城上建有长廊、亭阁、古建风格楼阁数座,沿途经侯副庙、千年古刹听箫寺等七个庙宇,城上重修了华秋烽火台。
登上“小长城”,到达烽火台,可在此一览蒲岐的城乡之貌,遥望碧海万顷,是秋日登高的好去处。

蒲岐小长城
(乐清蒲岐旅游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