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30日讯(通讯员 唐鹏君)“去年有个学生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结果被骗走1万元……”周一的早操课间,社区民警郑杰在温州市建设小学的操场上,用真实案例让800多名学生认真聆听,接地气的讲解配上反诈动画,把防诈知识转化成鲜活的生活警示。这是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分局五马派出所护航平安校园建设的生动缩影之一。
法治教育筑基,让学生乐在其中
五马派出所辖区内有温州实验中学、温州市第八中学、温州市广场路小学、温州市建设小学等7所学校及温州市第四幼儿园、温州市第二幼儿园等四所幼儿园,在校师生达1.2万人。针对辖区名校聚集、优质教育资源密集、师生规模庞大等特点,五马派出所紧扣“走进去”与“引出来”双轨并进策略,开展全方位法治宣防。
在校园内,以“一校一法制副校长”的标准,组建由2名基础副所长牵头、10名社区民警构成的宣讲团队,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开发“法治成长阶梯课程”。比如,幼儿园以动画情景演绎校园安全知识、假期安全防范等课程;小学阶段通过互动模拟将反诈、禁毒、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知识融入生活场景;初中阶段则结合真实案例解析社交平台隐私泄露、青少年犯罪等热点问题,由社区民警有针对性地进学校授课。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专题法治课11场,覆盖师生3000多人次。
走出校门,普法阵地同样绽放异彩。在千年街“亲警驿站”,学生们零距离参观体验警务工作,在大榕树下席地而坐,专心致志听民警讲述法治小故事;在五马“归心之家”禁毒基地,学生们通过仿真毒品模型了解毒品知识及危害,开展“禁毒小警察”职业体验;在“一童”反诈体验馆,学生们沉浸式体验由VR、新媒体技术真实模拟出的电信骗局游戏,增强反诈“免疫力”。
精准防治固本,让“信箱”开口说话
“警察叔叔,谢谢你倾听我的烦恼,我在学校里……”2024年4月,社区民警金蕾在整理“警察叔叔信箱”时发现了异常,一个初中女孩讲述自己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时难以融入集体。金蕾以甜点奶茶和温馨的话语,叩开小女孩的心门。沟通中金蕾发现女孩长期家庭教育缺失,交际能力比较缺乏。她同步添加母女微信,指导情感沟通方法。两个月后,女孩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逐渐开朗。
2023年5月开始,五马派出所在辖区学校中设置“警察叔叔信箱”,每周二、四定时开箱,让学生们在遇到家庭暴力、校园欺凌,或是发现校园内违法行为时,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寻求帮助,为“口难开”、“无处说”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寻求帮助的窗口和表达心声的平台。
针对校园欺凌问题,五马派出所还建立了“三级预警机制”。简单问题为黄色预警,由社区民警联合班主任开展“课间十分钟”谈心;复杂情况为橙色预警,启动“警+校+家”三方调解;涉及违法行为是红色预警,立即启动警校联合处置,实行“接警即取证、七日办结、双月回访”机制。这套分级处置机制运行以来,九成问题在黄色预警阶段得到解决。正如民警所言“信箱是发现问题的‘雷达',分级处置则是精准治理的‘手术刀',让阳光照进每个隐秘角落。”
矛盾化解清源,让警校共解心结
“两名学生家长在家长群里吵起来了……”3月8日,社区民警何鸣毅接到辖区某学校班主任的电话,两名学生因为琐事发生冲突,继而导致家长在微信群里吵架。
民警第一时间将双方家长及班主任约至警务室,化身“倾听者”了解情况。3月8日至3月14日,民警先后组织双方家长、校方多次在社区警务室开展警校联动调解。3月14日,双方终于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在化解矛盾后,五马派出所开展跟踪回访,班主任每日观察学生情绪动态,社区民警每周入校随访。经过回访确认,当事双方已融洽相处。
为了将矛盾防范于未然,五马派出所通过对日常警情、案件分类梳理,打通和学校沟通渠道,排查学生间的矛盾纠纷,积极教育引导,切实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好、处理得了”,实现了“小事不出班、大事不出校、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全力打造“枫桥式校园安全样板”。2024年以来,成功化解校园矛盾纠纷20余起,回访满意率100%。